去年以来,永宁县委宣传部通过加大宣传教育、拓宽宣传渠道、加强典型选树等措施,扎实推进文化浸润行动,引导全县群众摒弃大操大办、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让新风正气浸润城乡。
坚持在氛围引育上求“效”,倡树文明新风。通过新媒体传播矩阵,发布了《抵制高额彩礼,倡树婚俗新风倡议书》等内容,定制了移风易俗宣传标语20条,组织各乡镇(街道)利用电子屏、宣传栏等载体播放。依托文明永宁微信公众号、“和美永宁”APP开设“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专题专栏,宣传推广相关嘉许礼遇政策及负面约束清单,广泛宣传“零彩礼”“低彩礼”典型事迹及抵制高额彩礼、培育文明新风的经验做法。截至目前,中央及区市主要媒体刊发相关新闻稿件40余篇次,县级全媒体平台转载发布移风易俗相关稿件580余篇次,浏览量达122万余人次。
坚持在教育引导上抓“活”,破除陈规陋习。组建“高额彩礼专项治理宣讲小分队”,深入重点区域、村(社区)开展主题宣讲30场次,惠及群众4000余人次,用接地气的语言把“大理念”讲明白、“大政策”说清楚。充分运用道德评议会、道德讲堂和党员干部日常入户等方式,广泛开展抵制高额彩礼宣传宣讲。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县各乡镇(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宣讲2000余场次,覆盖3万余人次。
坚持在文明引领上扬“长”,加强以文化人。结合县内现实案例,创作发布网络情景剧《幸福路上》,指导乡镇、部门创作快板剧《文明婚丧快板唱 移风易俗树新风》等宣传视频10余部,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线上平台广泛传播,点击量5万+。组织全县各部门(单位)、乡镇(街道)参加区市“推动移风易俗·摒弃陈规陋习”主题微电影微视频、公益广告征集活动,司法局报送的微视频《聊聊彩礼那些事》获银川市优秀作品;法院报送的微视频《回归》获自治区优秀奖。同时,以文明永宁、永宁映像及各乡镇(街道)微信公众号为载体,转载区市移风易俗主题微电影微视频优秀作品。组织艺术团队创作文艺作品10余个,将抵制高额彩礼等移风易俗相关内容融入道情、快板剧、小品、眉户小戏等。结合文化大篷车“送戏下乡”“湖城之夏”广场文化季、四送六进、“美丽乡村·文化大集”等开展“倡树文明新风尚·共享美好新生活”移风易俗主题文艺巡演95场次,覆盖人群三万余人次。以移风易俗宣传月为契机,开展了移风易俗文明大集活动、“文化浸润永宁 共筑精神家园”文体科普系列活动29场次,引导群众通过趣味游戏的方式去革除陋习。
坚持在典型引路上出“新”,注重成风化俗。持续深化集体婚礼品牌,举办第四届“国韵新风 情定永宁”集体婚礼,7对“低彩礼”“零彩礼”新人在中式浪漫中喜结连理,引领广大青年树立婚俗婚恋新风。引导适婚青年践行新“婚”尚,2对“低彩礼”新人选择租用公交车举办温馨节俭、环保的“新潮婚礼”,让婚庆回归本真。同时,宣传报道“零彩礼”家庭6户、“低彩礼”家庭2户,通过树身边榜样、讲身边故事、学身边典型的方式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和家庭观。
永宁县将持续把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作为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抓手,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引人、以文育人,进一步强化政策宣传、媒体助力、典型引领,大力开展接地气、聚人气、暖人心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真正让群众从“要我转变”到“我要转变”。(吴倩如)